問:孩子每一次做功課都搞到家嘈屋閉,壓力已把我迫瘋了,有什麼方法可以處理?
這幾年疫情反覆,學習模式改變,常常聽到家長為了孩子的功課,身心疲憊,親子關係不時為了交功課、上網課、收拾書本等爭拗變得緊張。
在網上的靜觀課中,我常常和家長一起修習靜觀的心態,在變幻莫測的時代,我們需要的是一份 『接納』 與『平常心』去面對不同的挑戰及轉變,而『無常』正是靜觀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。
🌨 讓孩子明白無常 🌨
如何深入淺出地讓孩子明白這個世事總是『變幻無常』的道理,是我們親子靜觀課程中很大的考驗。於是我在親子靜觀課程加入了很多互動及有趣的元素。
其中,小朋友最喜歡的是『天氣報告』及『天氣歌』,一起用兒歌的形式及動作,把『無常』這顆種子,栽種在小朋友的心裡,簡單上口的歌詞,他們很快便琅琅上口了。在潛移默化中明白了道理,學會了以平穩的心態面對變化——抱持初心、不加批判,覺察自身、培養寬容。
// 驚驚呀 it’s ok啦
嬲嬲呀 it’s ok啦
好似天氣時時變
深呼吸幫到你 //
在『天氣報告』的靜觀練習中,我們讓小朋友覺察當刻的心情如同什麼天氣,學習接納每一刻的情緒,與情緒同行,讓它來也讓它走,因為情緒和天氣一樣,會轉變,也會過去的。
在練習之後,小朋友會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天氣圖畫,讓他們明白無論發生什麼事,爸媽都會陪伴小朋友身邊。這個練習同時讓家長小孩明白情緒是可以談論的,可以表達,可以被接納,可以分享。
🗞️ POPA 訪問節錄 🗞️
有位參與過我們親子靜觀班的媽媽Jade曾接受POPA訪問,分享了她如何用靜觀去幫助她有專注力不足的小女兒。
『 我8歲的小女兒每次做功課,都會千方百計找借口逃避,一時說要去廁所,一時說要休息。一次半次還好,但次數多了,我就忍不住開始批評她 』。。。
我怒氣衝衝地指責小女兒,總是換來的是她更激烈的反抗。別說是她,即使是我一想到要幫她做功課,也充滿壓力。哪怕明白自己的話語傷害了小女兒,但下次還是控制不住而衝口而出。
她根本不明白我這個媽媽的怒氣從何而來。心中滿是委屈與不解。 做功課,成為了我們母女二人的噩夢。。。
事情很快迎來了轉機,我們開始學習親子靜觀,不單是女兒,我也要一同上課。
🌱 父母的改變 🌱
我們的課部分是一起上,部分是分開上的。當我聽說,她在孩子的課堂上能用『心情圖畫』去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,我也很驚訝。她跟我分享自己學過的『青蛙坐定定』等,這些更易被孩子理解的靜觀技巧,鼓勵了她在家中也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,例如她現在會告訴我為什麼生氣,進而使我更能明白和體諒她的處境。
靜觀練習,也改善了女兒的專注力。比起以前,現在她更能乖乖地坐定做功課,脾氣改善不少。不過,女兒的專注力雖然有所改善,她還是會有不想做功課的時候。為了不重蹈覆轍,這回到我運用靜觀課堂所學,在注意到自己的情緒升起,以及出現呼吸變得粗重、心跳急速、聲音變大等情況時,便會停一停深呼吸。
情緒緩和後,我才能夠冷靜地討論及看待事情,並且試圖設身處地去理解女兒,而不再一昧批評指責。如此,與小女兒之間的爭拗與拉鋸自然就大大減少。我最感恩的是調整想法後,我也不再視做功課為洪水猛獸,放輕了自己許多的壓力。
🖋️ 筆者結語 🖋️
很感動看到Jade的小女兒有關她的心情圖畫–太陽雨的分享,在她的笑容裡,我看到了她對自己的接納。我更欣賞的是Jade的參與,以及母女一起靜觀親子的時刻,最終讓Jade明白到自己因孩子做得未如理想而暴跳如雷,在大人眼中可能是很簡單的小事,在孩子的世界卻是我們的步步進逼。因此,孩子的情緒亦跟隨著媽媽嬲怒的語氣升溫,最後情緒失控爆發。
當Jade學習了停下來深呼吸,冷靜地理解女兒,而不再連珠發炮地批評指責,兩人的關係自然親密了很多。所以,我們一起學習接納自己的情緒,同時亦接納孩子的不足,得以陪伴孩子渡過每個成長的難關。相信你都可以。
童心苗兒童成長發展中心創辨人
臨床心理學家饒方莉